
瑞芳不是只有九份︱瑞芳猴硐一日遊攻略_走進黑金山城,從金字碑古道到貓村
瑞芳不是只有九份︱瑞芳猴硐一日遊攻略_走進黑金山城,從金字碑古道到貓村
瑞芳不是只有九份,來猴硐也不只有看貓,這次我們走進山與礦的記憶_瑞芳猴硐,
清晨我們就從新竹出發,這趟目的地不是喧囂的九份,而是更安靜、具有黑金色歷史的的瑞芳猴硐,可以選擇開車,也可以搭火車至猴硐站,或從瑞芳轉搭 808 公車,希望這篇一日遊攻略,可以讓你看見瑞芳不同的樣貌,但重點是~~快找時間去瑞芳走一趟吧!!
瑞芳猴硐一日遊影片
瑞芳猴硐一日遊攻略
09:30–11:00 金字碑古道 → 探幽亭_走訪金字碑、奉憲示禁碑、探幽亭,眺望基隆嶼
11:15–11:25 開車到不厭亭 / 沿路觀景平台停留 漫步觀景、拍照
11:40–12:30 前往瑞三福利餐廳用午餐_ 菜單推薦芝麻雞、滷豬腳、燉干貝湯
12:30–13:00 餐後上 100 階步道至猴硐神社/鍾萼木 吸收自然與神社遺跡的寧靜氛圍
13:10–15:00 猴硐車站 → 貓村 → 瑞三鑛業整煤廠→整煤場
15:10–16:30 租YouBike前往猴硐壺穴 →瑞三本鑛烘砂室 → 礦工宿舍(內寮仔)→礦工文史館_預約導覽可聽老礦工的口述解說
16:30~租 YouBike前往瑞猴自行車道(三聯隧道段)→瑞猴遊客中心_ 穿越隧道與鐵道風景

每每想到瑞芳,大家的第一印象總是九份、金瓜石、黃金瀑布等景點,但周邊的猴硐也同樣是不可錯過的熱門景點之一。

金字碑古道:從石碑裡讀出山林歲月
金字碑古道是淡蘭古道的重要支線,古名「猴硐古道」,這條路本是清代劉明燈北巡所開的山徑,為了紀念修路功績,他特地在岩壁上刻下「金字碑」,再以金箔貼字因此得名,步道入口就在淡蘭橋旁,一旁有流動公廁及停車場,也可以搭808公車,在「弓橋里活動中心」站下車。
停車場旁的「淡蘭橋」是淡蘭古道瑞芳段的入口,也象徵旅程的開端。
金字碑古道入口處竟然也有紅色「偶來小馬」,這是百年淡蘭古道「金字碑古道」與日本宮城偶來步道「奧松島路線」締結國際友誼步道的代表標誌,「偶來(olle)」是韓國濟州方言,指從大街通向家門前的巷道小徑,寓意民家前的羊腸小徑可以透過健行通往海岸、登山步道等,象徵步道間的文化交流。
走在其中,有一種「國際友誼藏在小徑裡」的驚喜。

本次從金字碑古道入口出發,目的地是探幽亭,大致走約莫30分鐘就能見到刻在山壁的金字碑,然後再走約15分鐘即可到探幽亭,如果體力比較好的朋友們也可以挑戰到不厭亭,來回走段 估計 3.5–4 小時,步道樹蔭濃密氣溫比平地低好幾度,主要是階梯為主,因路上比較濕滑記得穿防滑好走的鞋。 
金字碑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是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金字碑古道也是「淡蘭古道」的殘留路線之一,很難想像是當初是平埔族人為狩獵而踏出的山徑,金字碑足足高有240公分,經過多年還是看得出上頭的刻字,但金箔早已不復見。

本次挑戰走到紅色的「探幽亭」,這裏視野相當地不錯,天氣好可以看到基隆嶼,最珍貴的是探幽亭前竟然有台灣最早的環保碑文,咸豐元年(1851年)的「奉憲示禁碑」,是清咸豐年間禁止亂砍樹木的法令碑,根本是最早期的環保政策XD,據說是地方居民有感兩旁樹木漸被砍伐,行人旅客無蔭可棲,於是生氣地立了這塊碑文警示眾人,以免受罰。

不厭亭:最美稜線公路上的無敵視角
這次我們沒有挑戰徒步至北部最美公路「不厭亭」,而是選擇從古道口開車約十多分鐘到不厭亭,「看山看海不厭亭」,位在瑞雙公路的稜線上,是很多人會來朝聖安排短暫停留欣賞山海的景點之一, 這段「最美公路」也常被用作廣告拍攝地,忍不住也來朝聖一下。

沿途有不少景觀平台,天氣好時隨手一拍都是美麗的大景。

沿途一樣會經過九份,會待到晚上的朋友們,可以在夜晚時造訪九份,被老街燈火點亮的九份山城夜景超美的。

瑞三福利餐廳:礦工的元氣午餐
結束上午行程,肚子差不多咕嚕叫,我們一行人開車到「瑞三福利餐廳」,這裡本是採煤時代的礦工餐廳,如今改為懷舊風味餐廳,餐廳旁附有停車場。

點了招牌菜:芝麻雞、滷豬腳、燉干貝湯,再來個闆娘推薦的炸鮮蚵 。


芝麻雞-放山雞用胡椒、鹽醃漬後蒸過,再裹上滿滿的白芝麻去炸過,外酥內嫩芝麻香氣濃郁,人少可以點半隻雞一起享用。
滷豬腳-滷得透亮,膠質滑口、整體口味不會過鹹。
燉干貝湯-本次最喜歡的就是這道燉干貝湯,冬瓜塞進了大顆干貝,造型超像是等等會分享的猴硐壺穴,清甜不膩,冬瓜入口即化,底下還有豬腳可以享用。


餐後可從旁邊的百階石梯往上走,通往「猴硐神社」,這條小徑靜謐沒有太多人,超有探險感的。

猴硐神社與鍾萼木:遺跡中的寧靜力量
猴硐神社是日治時期為了鎮守礦場與祈求平安而建造,但目前只剩下石階、石燈籠、基座, 當年礦工每日經過神社上山下坑,祈求平安,現在的神社遺址成為了歷史的記憶座標。

沿途能見壯觀的「鍾萼木」群,這是台灣北部限定的珍稀保育類植物,被譽為「冰河時期的活化石」,也是輕海紋白蝶唯一的食草,每年春季花開,因開花時像倒吊的鐘,又被稱為鐘古樹,去的時候正好是夏天所以只看到綠葉啦!

分享在維基百科上找到的開花照片給大家。

以上照片取自於wikipedia百科。
猴硐車站與貓村:礦城重生的可愛代言人
猴硐車站原本是煤礦運輸要地, 地名由來是因為當地山洞有大量猿猴聚集,因此被稱為「猴洞」,日治時期當地盛產煤礦,業者為求吉利,認為「洞」字有「水」部,怕坑內會有湧水壞兆頭,才將「猴洞」改為「猴硐」,隨礦業沒落,因為「貓村」又被大家記起,所以猴硐現在沒有猴但是有貓。
除了貓村之外,這一區景點真的非常大家多花點時間逗留,像是瑞三礦業整煤場、願景館、礦工文史館等,可以搭配YouBike 一起走訪不同景點。

從車站走過人貓共用天橋就是光復里,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猴硐貓村」,有不少流浪貓。

但記得遵守「貓村生活公約」:不餵食、不追逐、不閃光拍照,因為貓被打擾有可能抓傷人喔!
除了被太陽曬到熱暈的可愛貓咪之外,巷弄牆上也有許多以礦業與貓為主題的彩繪。

瑞三鑛業整煤廠:黑金王國的心臟
瑞三整煤廠是瑞三礦業公司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象徵台灣20世紀礦業發展也是猴硐礦業文化園區的核心,建於日治時期,曾是全台最大的煤炭處理中心,有如博物館的存在,整煤廠負責將原煤分類、破碎、去雜質、烘乾與輸送,全盛時間有數百名礦工在此輪班,維護後整煤廠重現了其文化價值。

可以實地來感受當時年代礦工費的辛苦,感受在那個有拼才有飯吃的年代,

留存至今的機器,已無法使用也相當地殘破了。

猴硐坑:開啟黑金年代的第一道礦口
瑞三礦業曾擁有多處坑口,其中瑞三鑛業整煤廠這處是【猴硐坑】,是當時「瑞三礦區」的主要礦坑之一,典型的日式鋼筋混凝土拱門造型也是猴硐地區最早開採的礦坑之一,這裡開採的煤質純度高、熱值足,被稱為「黑金」,供應全台工業燃料需求,也讓猴硐一度繁榮。 

願景館:從黑金到文創的轉身
猴硐願景館和整煤廠一樣位於火車站出口旁,是舊宿舍改建而成,主題是「煤礦文化再生與社區願景」,有互動展示、手繪地圖與影像紀錄,這裏不只是觀光也是煤礦和這片土地共生的延續。
選煤廠的全景模型▼

身後的玻璃寫滿了礦工們的心聲。

猴硐壺穴/吊橋橋墩遺址:河流雕刻出的天然藝術品,礦業運輸的無聲見證
天氣微涼時可以租YouBike微笑單車在瑞猴自行車道一帶的景點走走。


走出猴硐車站不遠,沿著瑞猴自行車道往前,就能看到昔日「本坑吊橋」的橋墩遺址,這座吊橋是瑞三礦業時期的重要通道,用來運送煤炭、礦工與物資,但現在橋已不復見,只看到巨大的混凝土橋墩。

從這裡慢慢步行即可前往猴硐壺穴,可以看到河床上隱藏著特殊的地質奇景——猴硐壺穴,是河流長期沖蝕岩石,形成的特殊的圓形坑洞或漩渦狀凹陷,外型有點像巨大的石碗大小不一,也有點像是「石頭的酒窩」。 
瑞三本礦烘砂室/礦工浴室/礦工宿舍
市府觀光旅遊局為了重現當年臺灣煤業發展的生活歷史將原本煤礦舊址及周圍建築群陸續修復,透過影音、實品讓大家更了解煤礦業文史,原本的烘砂室、礦工浴室展示了不少物品。

礦工下工後洗澡的地方現在則是展示礦工們的日常生活及入坑器具。


礦工個人物品保管箱,看看有什麼吧?


大多數礦工都有的職業傷害:矽肺病。

模擬坑道陳列不少採礦時的器具。

瑞三煤礦(瑞三礦業公司)於1989年結束了煤礦的開採作業。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礦工宿舍也就是大家說的「內寮仔」,當時的礦工宿舍中聚集了許多人的生活起居,隨時礦坑廠一一關閉,人口也移出此地了。 

猴硐礦工文史館 :聽見礦坑的回聲
空間再拉回到鐵路涵洞下方的通道,也就是瑞三本礦及瑞三本鑛事務所(地礦中心)舊址,事務所現在是猴硐礦工文史館,由退休礦工自發集資建立,館內收藏著大量器具、文件、照片,現已由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承接原場域繼續營運,確保歷史能延續。
瑞三本礦曾經是全臺產量最大的煤礦坑,現在只成回憶。


黑金的興盛年代一人入坑全家飽,在這裏是真的有老礦工現場導覽喔!記得提前預約,導覽完全是免費的喔!

最感人的是現場遇見「末代礦工」周朝南大哥——他親口講述坑道生活、採煤危險,以及他努力保存記錄的用心,半世紀多之前的瑞三煤礦養活了不少礦工家庭,這些拿命換錢的礦工,其中的的酸甜苦辣真的超乎想像, 來文史館參觀可以真真實實可以聽到活的礦工文史。 
長期在高度僅30-60公分、溫度超過40度的工作環境你們能想像嗎?

不說不知道,當時可是有女礦工的喔!「炭坑仔賺,炭坑仔吃,炭坑仔若沒做,就做乞丐」展現了煤礦業對當時經濟的重要性,以及礦工們在礦業衰退時面臨到的窘境。

總之強烈推薦大家來猴硐礦工文史館走走,預約老礦工導覽解說,更能深入體會當年採煤的辛苦,老礦工們免費替遊客進行「礦工生活記憶漫遊」導覽,還可以得到刻上自己名字的礦工的工作牌(火牌仔)以及周大哥撰寫的書籍「黑暗的世界 猴硐礦工回憶錄」喔!

瑞猴自行車道(三聯隧道)/瑞猴遊客中心:記憶之路
瑞猴自行車道連接瑞芳與猴硐,全長約 4.5 公里,途中會經過「三聯隧道」,這三座隧道原為煤礦與鐵道運輸使用,沿途可見舊鐵道,可以騎著YouBike穿過綠道非常舒服, 每一段隧道出口都有不同風景,如果體力夠的朋友們可以挑戰全程, 並在「瑞猴遊客中心」,休息,穿過隧道會讓人有種從歷史的陰影中穿越出來的感受。

瑞芳的魅力_快找時間來走走~
瑞芳的美,不只是觀光勝地,也藏著歲月痕跡的地方。從金字碑古道的碑刻,到礦工文史館的斑駁照片,到貓村的慵懶午後,推薦大家可以試著用腳步去聽、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無論你從哪裡來,不妨找時間走一趟瑞芳感受那份美,一窺當時礦業及礦工們生活的真實樣貌吧!



